视频丨双向奔赴的爱!汶川女孩在当年被救治的医院当护士 当前热闻
原标题:15年前的“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杨琳:从双向奔赴到扎根成家
编者按:又是一年“5·12”,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了15年。从救援到重建,从陌生到连接,许许多多的四川人因此和浙江人结下缘分,开启双向奔赴,甚至有些人的生活就此转向,换了人生赛道。这一刻,让我们记录其中几位的历程和心路。
(资料图)
“2008年5·12那天,我在三楼上课,我们房子总共4层,整个从4层直接坍塌为平地。”
2008年汶川地震时,都江堰市聚源中学时年14岁的初二学生杨琳成功将两名同学推到安全地带,但自己骨盆、下巴等多处受伤,从废墟里解救出来后,杨琳被转移到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进行治疗。
因为地震时的英勇表现,2008年6月,她被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评为“抗震救灾英雄少年”。
2008年5月,杨琳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疗伤。
“不再脆弱”的她找到了未来的光
“我觉得我自己肩上是有责任的,我觉得我自己不能再脆弱。”虽然已经过去了15年,但杨琳也不太愿意多说当年的那段经历。和身边失去亲人和家园的人比,能够恢复如常的她觉得“应该从被悲痛中走出来”。
杨琳不仅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得到的悉心照料,回去之后医生护士们也一直关心着她。地震后,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援建,让杨琳有了“学医”、“尽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做更多的事”的念头。
“那时候有点小叛逆,也比较迷茫,还不知道自己未来要做什么。”回想起15年前的自己,浙江省人民医院(望江山院区)综合康复科护士杨琳忍不住地感叹,“可能就是缘分定在这里了。”
“想为浙江献一份力。”考上了泸州医学院护理大专的杨琳在面对毕业实习时,她想到了曾经救治她的浙江省人民医院。跨省护理专业的实习并不容易,但浙江的关爱也从没停止。
因为和浙江和杭州的特别缘分,2014年,杨琳再次来到浙江省人民医院,开始了她的毕业实习。实习期的她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带教的老师们把她以未来的同事培养,对她的实习严格也温柔。而她也用自己的认真刻苦,实践着自己感受到的医者仁心。
“欢迎热爱医护职业、品学兼优者加入我们团队,杨琳在我院救治又与医务人员有着深厚感情,符合招录条件优先录用。”
2014年12月,时任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黄东胜签发录用通知书,杨琳再次成了“特殊”,比小伙伴们提前被医院录用。
奔赴来“浙”的她有了安心的家
“刚开始她自己也有担心干不好或者来不及做,但我们这个团队的气氛蛮好的,都很包容也相互帮忙。”浙江省人民医院(望江山院区)综合康复科护士长葛秋华是杨琳非常崇拜的前辈,谈到杨琳的成长,她满满都是欣慰。
在浙人医望江山院区的综合康复病区,收治了不少中风患者,脑外伤患者,甚至还有很多昏迷的、气切的患者,他们的治疗和恢复周期都相对比较长,而生活的自理能力也相对比较差,经常需要多人的时刻照护。
对于护士而言,对康复患者的护理和治疗需要更多的细心和耐心。杨琳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一步步成长,成为护理团队的中坚一员。
记者 吴煌 摄
“之前还担心她的婚恋,现在女儿也有家里老人帮忙带,老公也很爱护她,工作上支持她很多。明年她也可以准备主管护师的职称了,论文准备好、考试通过,就能晋升到中级职称了。”
“我觉得我能很幸运从四川来到杭州。”杨琳说,现在家安在杭州,杭州的叔叔阿姨们包容性蛮强的,也很鼓励年轻人去打拼。
“家里人也比较支持我做护理,护士这一行有24小时值班,昼夜颠倒的,但是我家里人作为我坚强的后盾,一直支持鼓励我,所以才能让我在工作岗位上尽情做自己的事情。”
从四川的家到浙江的家,“善良”和“生活充满朝气”是杨琳觉得两个地方最像的,性子沉稳的杨琳已经习惯了“不太辣”的杭州菜,但淡淡的四川口音仔细听依旧有着川妹子的爽利。
5·12,于她而言,未来可以是更值得纪念的“国际护士节”。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