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他们没有考上大学,却成了世界冠军
新华社广州6月10日电 题:他们没有考上大学,却成了世界冠军
(资料图片)
新华社记者王浩明、陈凡靖
一张图纸,一台电脑,一个计时器,一双眼睛不时在图纸和电脑屏幕之间切换,一阵阵哒哒的键盘和鼠标敲击声后,一组参数计算完毕,导入铣床的数控系统,刀头与金属胚之间发出呲呲的摩擦声,火花四溅,片刻,一个工件“新鲜出炉”,平滑的曲面闪闪发亮,折射出工业之美。
6月9日,学生在位于广州的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内上课。新华社记者 龚兵 摄
这是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数控铣床集训基地的日常景象,学生们正在紧张备战,而两位老师则在一旁不时指点着。
这所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的学校,已经培养出10位世界技能大赛的金牌选手——他们没有考上大学,但他们是世界冠军。他们有的留在学校,培养下一批冠军。有的进入企业,成为高精密制造的能手。
6月9日,在位于广州的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冠军杨登辉老师(左)在指导学生。新华社记者 龚兵 摄
杨登辉,1997年出生,2017年世界技能大赛冠军,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教师。
周楚杰,1999年出生,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冠军,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最年轻的教师。
而这两位老师,在一年前,还是师徒关系。
周楚杰出生在佛山顺德的一个农村家庭,初中毕业前,他的叔父曾经带他参观过一家工厂的数控车间。
“在干净整洁的车间里,身穿灰蓝色工服的师傅们全神贯注,一个一个亮锃锃的工件在他们操作的设备里诞生,就在那时,我对技术工人第一次有了直观的认识,他们靠自己的技术创造出产品,有一技之长,人人都了不起。”周楚杰说。
这个当时只有15岁的小伙子初中毕业后进入顺德一所中专学习数控加工,2017年,他在学校食堂的电视上看到了中国代表团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斩获多枚金牌的画面。“我激动得一宿没睡,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我脑海出现:我能不能代表国家参加世界技能大赛?”
6月9日,学生在位于广州的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内上课。新华社记者 龚兵 摄
怀揣梦想,周楚杰在中专毕业后进入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专攻数控铣床,进入备战世界技能大赛的集训队,而他的老师,恰恰就是周楚杰中专时候在食堂电视上看到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的冠军杨登辉。
周楚杰复制着自己老师的汗水与荣耀之路,每天从7点开始训练,直到晚上12点才休息,终于在一众选拔队成员中脱颖而出,代表中国队前往德国参加2022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
3天3个模块,连续18个小时在冒着火花的机床和电脑之间穿梭,凭着稳定的发挥,周楚杰登上了数控铣项目的最高领奖台——而这已经是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在这个项目上的四连冠。
最近10年,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的选手5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共荣获10枚金牌、3枚银牌和4枚铜牌。
6月9日,学生在位于广州的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内上课。新华社记者 龚兵 摄
在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院长叶军锋的眼里,金牌是荣耀,是榜样,更能够促进学校的教育质量提升。
“通过参加世赛,促进了学院的专业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我们培养的学生要做到一毕业就能就业上岗,一上岗就能直接为企业生产作出贡献。”他介绍,学院服务于广东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打造了工业设计与快速成型、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新能源汽车等7个专业群,使教学实训内容与企业岗位实现无缝对接。
在该学院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建立的中德西门子技术(中国)国际学院,一堂实操课正在进行,学生们分成若干个小组,学习工业机器人编程调试,老师一边讲解,学生一边上手操作。
“让我在教室里对着一本书,我是坐不住的,但这种操作课程我就觉得很有趣,我就学得很快。”一位学生说。
6月9日,学生在位于广州的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内上课。新华社记者 龚兵 摄
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也贯穿在了这所学校的办学全过程,该校与包括西门子等16家世界500强在内的300多家国内外名企建立了“广东省机械技能联盟”,形成了校企协同育人机制,而合作企业则每年向学院提供超过1.7万个就业岗位。
这种校企良性互动、产教紧密融合的方式,也让技能人才的数量更多,质量更优。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提供的数据显示,广东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185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31万人,占比达到34.1%。这是支撑这个制造业大省的最大底气。
“我们希望让大家看到,并不是要进入大学才算成功,中国制造的高质量发展呼唤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投入这一片蓝海。”叶军锋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