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速讯丨如何保证41颗卫星分组安全“下车”?专家揭秘→
(资料图)
北京时间今天(15日)13时3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吉林一号高分06A星等41颗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本次发射,不仅刷新了中国一箭多星发射的最高纪录,41颗卫星的分组“下车”,测控也极为关键。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吉林一号高分06A星等41颗卫星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圆满完成了所有卫星分离点参数计算及初始轨道确定工作,时隔一周再次刷新我国多星测控纪录。
在飞行控制大厅,通过大屏幕上的实时图像可以看到,随着最后一批次卫星成功分离,由系统软件自动计算出的卫星初始轨道数据在大屏上一一呈现。据介绍,以往一箭多星任务中,科技人员需要在星箭分离时单独计算每颗卫星的初始轨道。针对此次任务发射卫星数量较多、平台不同的实际,他们创造性地采取“批次定轨”策略,在保证轨道计算保持高精度的同时,显著提升定轨效率。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工程师 董毅:从上一次“一箭26星”任务开始,我们根据同批次分离卫星的相同特点,确定每批次星箭分离定轨的基准星,并以这颗卫星的实时定轨结果为基准,快速得出所有卫星的轨道数据。通俗来讲,以往需要一颗一颗单独算,现在每批只需算一颗。
此次发射的41颗卫星分离时间跨度仅有80多秒,海量测量数据处理对测控系统软件运行的稳定性提出了极高要求。软件研发团队通过谋划,整合优化了遥测参数处理、轨道计算确定等软件进程,周密组织边界测试,确保测控系统软件稳定运行。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工程师 鲁自虎:我们通过深入研究卫星分离过程、机理原理和判断依据,全新研发了星箭分离判断决策软件,显著提升了星箭分离判断智能化程度,此外我们针对多星任务场景,研发了“航班表式”显示系统,实现了多星轨道动态展示,使所有卫星情况一目了然。
关键词: